22:44 May 2, 2010   发表日志

母亲的善良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别看她斗大的字识不了几升,却懂得用心去识读人生这部奇书。她识好坏,辨善恶,明是非,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善良之于母亲,是存乎于她心中的一种追求和奉献,是一种乐于助人、不计得失的付出。
  
  母亲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跟着舅舅长大。来到我家之后,以她的仁德和善,赢得了乡邻乡亲对她的好感。那时我家还比较富裕,父亲在做生意,要是谁家有什么困难,母亲尽量给予救济和帮助。隔壁的牛阿婆,生下七个儿女,经常吃不饱饭,还要受儿媳的气。母亲看她很可怜,时常把她叫到家里,有时给点零花钱,有时让她饱吃一顿。邻居宝山,人有点痴憨,三十岁了还没找老婆,家里穷得连棉被都没有一床。母亲便把家里用过不久的一床棉被送给他,还帮他从邻村找了个老婆。
  
  母亲乐善好施,从来不讲回报,有时还冒着危险去帮助别人。“文革”时期,我家里住着一个被人称作“反革命分子”的家属,我叫她田老师,年龄在50岁左右,是从县城下放到我们村的。那时正值夏天,田老师白天戴着一顶纸做的高帽,上面写着“我是反革命分子某某的老婆”,脖子上挂着一块足有10公斤重的木板,木板上写着“反革命家属田某某”,被造反派用绳子牵着到处游街。到了晚上,还要把她带到公社礼堂进行批斗。几天下来,田老师就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一天晚上,田老师被人从公社“押送”到家里。母亲一见,赶忙走上去把她搀扶到床上休息。田老师躺在床上,一声紧接一声地痛苦呻吟。母亲很是同情,为她熬了绿豆稀饭,怕被人发现,就把门关起来,坐在她的床边一口口地喂她。田老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对我母亲哭诉说,她这样下去,还不如死。母亲流着泪劝她想开一点,看远一点,事情总会有个头。最后,田老师向我母亲提出了一个近乎于荒唐的要求,她要我母亲想办法把她藏起来,说她每天被人拉出去游街、揪斗,要不了几天就会被人活活整死。母亲一听,吓得半天不敢吱声。在那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年代,谁敢去保护一个“反革命家属”?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可我没有想到,母亲竟然答应了田老师的要求。那时我还小,不懂得大人的心事,但母亲的想法我认为都是对的。
  
  那天已经很晚了。趁着夜色的遮掩,母亲要我抱着一床厚实的棉被,她打着手电筒搀着田老师,朝着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小山头走去。那是我家的一块菜园地,母亲把贮藏红薯用的一个山洞门锁打开,然后卸下一块块木版,在附近找了一些干草,铺在山洞里,最后把棉被铺在草上。一切忙完之后,母亲欠着腰把田老师扶了进去。田老师躺在干燥的薯洞里,一再交代母亲不要把她躲藏的事告诉别人。母亲说,你放心,就是打死我也不会讲!说完,母亲从洞里走了出来,又按原样把洞门锁好。回到家里已是大半夜,我与母亲都没有睡,提心吊胆,煤油灯点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一大早,戴着红袖章的两名造反派来到田老师住的房子,“咚咚咚”敲了半天门,又是喊又是叫。当时我正站在天井旁观望,心里吓得怦怦直跳。这时,一个瘦高个造反派走了过来,气势汹汹地问我:“反革命分子的老婆去哪儿啦?”我把眼光瞅着母亲,母亲走过来笑着告诉他们,说田老师昨天一晚都没有回来。那瘦高个看着母亲上下好一阵打量,突然叫道:“不会是你把她藏起来了吧!”母亲赶忙笑着解释,说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另一个矮胖胖的中年人指着我和母亲吼道:“要是你们把人藏了起来,连你们一起抓,我就不相信她会躲到天上去!”说完,气冲冲地走了,我和母亲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吃完早饭,母亲为田老师盛好了一碗饭菜,带着水,背着一个背篓,借着去菜地做事的样子,偷偷地给田老师送饭去了。我担心母亲会出事,就一直站在大门口张望。过了很久很久,母亲才背着背篓回来。刚进家门,那个矮胖子中年人就跟着走了进来,他一把抓住母亲的背篓,看到背篓里面的空饭碗,质问母亲给谁送饭。母亲显得十分镇定,说是给我父亲。矮胖子没有问到什么,嘴巴一歪,灰溜溜地走了。
  
  打这以后,母亲总是一个人偷偷地给田老师去送饭,直到有一天田老师的儿子从县城来到我家,悄悄地趁着黑夜,把她给接走了。这一走,就是整整两个年头。田老师的问题得到落实后,专程跑到我家向母亲道谢,还特意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几天!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虽说那时年纪尚小,但母亲救人与水火之中的善良行为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十三岁那年,我正读初一。记得是冬天里最寒冷的一天,我放学回家,毫不知情地去楼上搬柴火煮饭。刚走至楼梯口,猛地发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儿躺在我家的阁楼上,当时的情景差点把我吓得半死。我柴也忘了搬,就急忙跑下楼问母亲,楼上怎么躺着一个老头儿。母亲告诉我,说她今天去山上打猪草,回来时在路边看见一个可怜的老人躺在地上,她便放下背篓,问老人是怎么回事?老人告诉母亲,说他是外地人,路过此地,惹上了风寒,当时又冷又饿,突然发晕,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母亲一听,二话没说,就搀扶着老头儿来到家里,还找来村里的赤脚医生,为老头儿看病。
  
  以后的几天,我不敢上楼,都是母亲一个人照顾,又是给老头儿送饭,又是打热水给他洗脸洗脚。直到有一次,母亲忙得不可开交时,她要我把赤脚医生找来为老头儿诊断,我才敢正眼看一眼老头。这时的老头儿已不像我刚发现时那样可怕了,他的气色很好,看起来也很精神。
  
  这样过了一个星期,老头儿的身体慢慢好转,精神也饱满了许多。一天清早,他突然从楼上走下来,提出要走。母亲也不好再挽留他,拿出父亲曾经穿过的一件棉衣对他说:“老伯,你把这件棉衣带着吧,天冷,穿在身上,可以挡挡风寒。”母亲说着,走进厨房,拿了几块为他烙好的面饼,用纸包好,递给老头儿,要他带在路上吃。紧接着,又从身上的内衣口袋掏出两块零钱。老头儿接过母亲的钱和送给他的面饼,眼睛潮湿了,蠕动了半天嘴唇才挤出一句话:“好妹子,你好人有好报啊!”说完,一步一回头地蹒跚着走了。
  
  老头儿走后我问母亲:“妈,你又不认识他,为什么要对他那样好?”母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儿啊,人在外,总有为难的时候,妈不帮他,总得有人帮啊,你不能眼睁睁看他被冻死吧!”母亲说着说着,喉咙哽咽了。
  
  母亲一生救济、帮助过多少人,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然而,得到过母亲帮助和救济的村民都知道,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救助别人。在我的记忆中,村里大部分人都得到过我母亲的恩惠,有的来我家吃过饭,有的接受过我母亲送的鞋子、棉被、衣服等。至于用钱周济别人,那已是家常便饭。记得八十年代初,我放暑假回家休息。有一天,一个打乡里来的妇女抱着她不满两岁的儿子准备去县医院看病,当时她身上没有多少钱,站在我家门前哭哭啼啼。母亲知道她的情况后,当即跑回家拿了二十元钱给她。那妇女很是感动,抱着孩子跪在我母亲面前,一连叠声地说着感恩的话。在场的人看了,都被我母亲的真情所感动。
  
  母亲的一生是在辛劳中度过的。她的善良,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骨子里渗出来的一种温柔,一种吉祥,一种为他人带来平安祝福的希望。然而对于我,母亲的善良更像一本教科书,让我于无字处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还时时提醒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学会乐于助人,因为“人在外,都有为难的时候”。直到如今,母亲的这句话还像警钟一样在我耳边回响……

Category: 经典日志阅读(1430) 评论(0)

分类

同城交友

其他

登入
注册
申请链接
RSS: 日志 | 评论
编码:UTF-8
XHTML 1.0

日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