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 Aug 16, 2010 发表日志
今天看下搞不搞得赢写完大学至今的感受。
今天看下搞不搞得赢写完大学至今的感受。
刚来的时候,想家至极。加之刚开学,学业压力不大,不怎么去图书馆,成天呆在寝室里泪流满面的。想着我当初怎么就一心想着离开四川,来到了上海这个极度排外的城市呢。那天去上海博物馆,逛了半天饿死了,出来买关东煮吃,那上海老太太叽里呱啦跟我讲了满嘴上海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差点在她的胡吹下买一大堆自己根本吃不了的东西。东西也吃不惯。刚开始时每天饿着。现在又发展成每天买一大堆零食,强迫性地往嘴里塞,似乎想要回到以前在家的感觉,结果吃成了大胖子。觉得同济严重缺乏人文氛围。今天去复旦,对那儿竟也不满意,建筑物的布局太乱了,似乎纯粹为了将校园填满。不过,在上海呆久了,思考多了,便觉得其实在哪儿上大学内心都会有极大的不适应感的吧。如果呆在川大,大概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人怎么这么农这么不思进取。呆在北大什么的,又会处处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呆在国外,有苦不能言,生活差异更大,更加孤单。所以,也没有必要抱怨什么。接受不能改变的,微笑着适应新的生活才是必须的。
其实现在倒是比较庆幸自己孤身一人来到了上海。与一直留在成都的哥哥姐姐们相比,我觉得我确实多了许多独立生活的经验,精神上也更加独立自主了。而且在上海,眼界的确一下子就开阔了。成都再怎么有爱,目前也不可能像上海一样在大街上随便抓个人就可以用英语问他路的。而且在这里见到了形形色色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深刻感受到四川人的的确确是存在一种盆地意识。可能四川的生活实在太安逸了。给YYK打电话时他说为我感到悲哀,觉得我高中在实验班学曰了。不过我倒庆幸我是在实验班。虽然有时感到生活有点压抑。不过那应该是因为我不够强,或者是实验班的人还不够强。如果都强到能手舞足蹈地谈论学术,倒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难道我们可能一辈子过他所说的高中夜夜笙歌的幸福生活吗?浙江人生活相当富庶,随便一个二级城市跟成都比应该也是差不了多少的。可是学习工作却相当勤奋认真,眼界相当开阔,思考问题相当深入,这是成都人远不能及的。班上男生学习也很刻苦,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偶尔也打游戏,不过目前看来应该是不会沉溺于其中的。有时会感到压力,除了想转专业外,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这么认真呢?但愿这种压力同时也给我动力吧。
我的大学也不应该堕落吧。大一好好体验一下上海,大二至大四好好学习。空闲时间搞搞德语,争取到欧洲或日本做交换生。大三或大四可以搞搞SITP。至于现在么……还是先把机械制图及高数弄懂吧。我有点学不起走了,作业做不来了,咋办!!!
还有就是,很庆幸自己碰到了WXX,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愿可以和她一直同寝室,不过如果她转专业成功的话,就算只有这一年和她一起的时间,学到的东西应该也是受用终身的。譬如她教我用哲学乃至宗教的角度思考世界。该HIGH的时候要HIGH起来,不要像以前那样在集体活动时感觉酷酷的。和她在床上躺着就着南方周末讨论时事的感觉真好。也是在和她讲起自己以前生活的时候,愈发强烈地意识到友情的珍贵,才有了昨天的日志。还有DZC、ZCH,做事相当尽心尽力尽责。参加很多社团活动,可是成绩也平衡得很好,都是接近满分,周末常见她们在图书馆自习,在通宵教室也经常碰见。每每感念于她们如此的拼搏精神,都惭愧不已。
今天和高中同学小聚了一下,又深刻感受到成都人骨子里的闲散。LC同学课很空,多出来很多时间。这些时间是不应该被浪费在游戏与电脑之上的。除了学习,可以加入学生会或团委锻炼自己的社交、组织能力,也可以去考GRE(不为出国,就为提高一下自己英语水平也是好的)。再高一年级甚至可以辅修,做SITP……可惜成都人好像更喜欢把时间用来堕落。所以我们总也比不上沿海地区的发达也是有道理的。虽然还是有很多积极上进的成都人,不过大部分应该是比较随遇而安的。也不知道这种性格究竟是好是坏。
另外,大学里面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机会也多了不少。能够为这个社会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实在让人热血沸腾。以前有困惑,为什么出了什么问题,政府不来管,要民间公益组织来管。现在想来,大概中国政府干预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所以会让人以为其实政府应该什么都插一手帮个忙的。政府要做的应该只是宏观调控方面的事情吧。在公益方面他们是想管也力不从心的,毕竟这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们那么多,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而公益,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好处,既让志愿者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感,又能产生极好的比政府干预还要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