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9 Sep 26, 2008 发表日志
关于士兵突击里的成才
老实说出场的成才我不喜欢,这源于我对强权的反感,确切地说,是对成长期某个人以踩低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暗示“我更强”的反感。对这样喜欢欺负弱者以炫耀自己强势的人,总会有强烈的反感与不屑。可是到后来看到成才对许三多真诚的关心,比如他撺掇许三多找史今表演。。。
他对自己说“三呆子,暂时不用为你操心了”时,我感到了一些温暖,这些温暖,也让他后来的转变有了说服力:成才本质不坏,只是有着强烈的欲望和自私罢了,涉世未深的我们,在某一刻或者某一阶段,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十八九岁的聪明的有志青年,从一个点支烟就可以走遍全村的地方,来到一辆又一辆坦克从眼前华丽丽地驶过的部队,精神上所遭受的那种震撼。在那瞬间,成才一定强烈的感觉到,这是片广阔天地,我要留下来,无论如何,我要留下来。
所以他对许三多说:“那天咱们下了火车,我算明白了,我找到目标了,我要当马,我要在这扎根,在这军营里边轰轰烈烈的干一辈子。”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成才一个,聪明如成才,自然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还对许三多说:“怎么才能立足,怎么才能生存?”“机会多稀少,生存多不易”!
许三多自然不那么明白,十八九的我们,估计大多也不明白。也许那时我们会“爱上层楼”的感叹生存不易机会难得,但我们没有成才那样真真切切的紧迫感。通常要到踏入社会,我们才能理解成才此刻心里隐藏的巨大的渺小无助之感;要到我们一次次的笔试面试等待通知的时候,我们才能体会成才此时并不比许三多少的诚惶诚恐。
新兵连和许三多谈心这一段,思成演得很好。他用眼神和语气把成才在强势之下的内心的恐惧,微妙而又贴切的表达出来。
如果不是袁朗的那一枪,我想成才不会选择离开七连。袁朗在评估时对成才作的分析太正确,这个时候的成才,七连也好,三连也好,或者以后的老A也好,甚至如果有个老老A也好,都只是成才生命中的过客,他从来没在乎过这些枝枝蔓蔓,他要的,只是结果。很多时候,年轻的我们,要的都是结果。要到我们经历了风雨明白了彩虹的真正含义后,才真正懂得,结果,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真的是那些实实在在的过程。
离开七连以后,成才对许三多的关心反而更多了。可能很多人很多事,我们都要到离开以后才懂得珍惜,而成才的幸运在于,许三多离得不远,他有机会珍惜,给许三多更多的关心,所以他对许三多说:“七连是幢楼,可现在着了,你非得等着他烧光为止啊”,“你这人有点天真,想起来挺不放心你的。”
还是挺温暖的,不管怎么说,异地他乡,有一个关心你的朋友,即使他给你的关心没有你给他的多,都不失为一件挺温暖的事。
接到老A选拔的通知,成才一定是兴奋的,虽然剧情没怎么表现他的兴奋,但我可以想象。和七连的人再见,成才却刻意的保持了距离。听到木木招呼“成才”,他才回过头。这里赞一下思成,把成才的心理把握得相当好,他初回头的时候有眼神里有一点点的慌乱,许三多说出“我们一起吧”后,那眼神变得稳了,还夹带着高兴与期待,接下来又在甘小宁他们的态度里黯淡下去。起承转合,不容易,鼓掌。电视剧往往不如电影给演员更多的表现空间,但思成在这有限的空间内给出了超越的表现。
坏人我做”,面对晕倒的战友,面对再坚持会脱水乃至死亡的战友,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许三多的选择是拿出自己的口粮,伍六一有一些犹豫,只有成才毫不犹豫的说“坏人我做!” 不管怎么样,成才的做法是一个有担当的做法,而且在那样的环境下也是最好的做法:毕竟不是战场,没必要出现这种非战斗性死亡;而如果是在战场,也只有放弃,队伍才有继续前进并取得胜利的希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集许三多从高处跌下,袁朗的选择不是救人,而是继续任务,并对成才说出一长串不抛弃不放弃的话。从这个角度讲,成才具备优秀管理者的一些素质,敢于担当,敢做坏人。
关于五班的馒头,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面对这些馒头,许三多和伍六一义正言辞的不吃,没错;成才选择吃,我觉得也没错。预设战情是荒无人烟,但荒无人烟的地方不代表一定就没吃的,即使没有五班的馒头,可能会有野果呢?在许三多和伍六一的注视中,成才最终选择的还是不吃。而且在稍后许三多终于打开干粮袋时,他选择是“你们俩吃吧,你们俩需要热量!”所以我一直说,成才的本质是好的,他自私,他功利,但他的根子是正的。
再说一下他选择回头和许三多、伍六一继续战斗。说明在他心底里,对许三多、对七连,还是有情义的,只是这情义被他藏得太深,深到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那么有情义。所以他回来后的话很多,确实,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符合他功利的理由。他没想过,情义,那是最好的一个理由。
只是最后,最后成才还是选择了一个人冲向终点。我一直在想,在那样的紧要关头,我会留下来吗,我会选择一个人向前走吗?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成才那样的年龄,在那样特定的一个环境,我觉得,我会选择留下,和伍六一和许三多一起向前走。因为军人间那种同患难共生死的感情确实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在那样的感情面前,个人的利益,有时会变得渺小。何况在成才那样的年龄,正是我如许三多般感情用事的时候。
如果是现在,我会选择一个人向前冲。因为我们的年龄大了,我们越来越理性了,越来越明白机会难得了。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没有退路,也没有重新选择的权利,有太多的因素逼着我们向前走,面对一个可能步入你职业生涯巅峰的机会,在历经艰辛之后,你会放弃么?做出先跑的选择,成才心里还是有些内疚的,是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内疚。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错,在名额不足的情况,他的先跑,于他自己的情理,是完完全全的说得过去的,他认为自己只是难过,难过于伍六一的腿。
但他还是买了一千多的东西送给伍六一,用得着的用不着的,其实就是为了求个心安。对他来说,是莫名其妙的心安,是毫无缘由的心安。
因为角色,因为艺术人生的访谈,我觉得陈思成被忽略了很多。他被上戏开除的经历,甚至让很多人觉得他是现实生活中的成才。这样说我觉得对陈思成很不公平,他有勇气在艺术人生这样的栏目回顾他过去的伤痕,就是一个也不起的人。明知道这个节目收视高,明知道这个节目影响力大,可他依然勇敢面对自己并不光彩的过去,我觉得这不是常人,更加不是娱乐圈的常人能做到的。
他骨子里象老一辈的艺术家,认认真真的演好自己的戏,不炒作,也尽量在做到不做作。戏外的陈思成,我欣赏。
直升机上,成才调皮的想扔下帽子,终究是孩子,至少这一刻,一直绷着的成才,流露出一点孩子的本性。
写到这儿我忍不住为成才感到辛酸,他活得太辛苦,他一直在拼命拧紧自己的发条,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他太渴望成功了。
我必须埋怨我们的教育,从小接受的教育一直在告诉我们成功就是出人头地,就是要做人上人。于是为了站在金字塔的塔尖上,我们不管不顾的向上爬着。我很喜欢一条短信,虽然这条短信可能被发滥了,我还是忍不住要写出来,每次看到这句话,总会觉得温暖:“当所有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在老A,成才是扣分最少的,可惜他败给了一场拟真程度极高的演习,确切的说,他败给了自己。在这场演习中,他终于扛不住了。还记得他以前说过么:“选择了当兵,就得做能扛的人!”他一直在扛,不管有多辛苦,硬扛还是死扛,他都扛住了。他不明白,人若一直绷得那么紧,早晚有一天会断弦的。在生死面前,他终于扛不住了。确切地说,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已经到了临界点。这场演习太逼真,氛围又烘托得太好,那些致命的绝望,打破了他最后构筑的防线。
成才真的应该感谢袁朗,好好感谢袁朗,袁朗不是打没了他做人的根基,而是重塑了他做人的根基。让成才在人生的路上,可以有机会走得更远。
成才很幸运,可以在二十三岁时,调整自己的方向。而我们呢,可能要很久,久到老了以后,也可能就混过了一辈子。
成才有悟性,他对三多说,我要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他的神情里,多了些平静。
成才有我们的很多特质,有的属于我们过去,有的存在于我们现在,但他比我们优秀,他能完成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蜕变后的成才,不知道为什么,诉说的欲望不是很大,他对高成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他对三多说我盯着一个羊粪蛋子看,能看一下午;他对袁朗说,我只是草原上一个跑丢了的兵,不抛弃,不放弃,把我带回了这里,我不知道后边的路有多长,可我想坚持着跑完全程。
其实我应该感动的,我第一次看,是因为我不怎么喜欢他,所以没有感动;我第二次看,是因为我在想为什么以前的我、还有那么多人都不喜欢他,所以没来得及感动。
成才和我们世俗的一面很象,或者说就是我们世俗的那一面,但他比我们优秀,他有多数人不具备的尖子才能,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自我,这是大多数人没有做到的。
他未来的路确实很长,长到他30岁的时候,可能会比袁朗更优秀,可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袁朗,却不那么喜欢袁朗蝶变前的成才呢?
起初我想是因为我们多数人是善良和单纯的,容不得成才这颗《士兵突击》中的沙子。再多想想,大约是因为我们多数人都对成才执行双重标准,我们允许成才的故事我们身上轮回的上演,却不允许这样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中一个真实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吧,一边抨击身边的人和事,一边做着比他们更应该抨击的事。于是我们始终觉得自己的内心更高贵和纯粹。
为什么不给成才多一些的关爱和支持呢,正视我们自身的另一面,至少,有更多的机会,象成才那样,超越和完善。